中新网陕西渭南9月24日电 (记者 王鹏)第十四届全运会举重比赛24日结束。除吕小军因伤退役外,六位东京奥运会冠军均顺利夺得金牌。比赛中曾多次超越世界纪录、超越东京奥运会冠军,这也彰显了中国举重的强大实力。不过,在男子大满贯赛场上,中国队还需要突破。
经过奥运会的洗礼,我更有信心奥运冠军再夺一枚金牌。
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举重队以7金1银的成绩创下历史最好成绩。即将到来的全运会,很多人都在关注奥运冠军面对国内选手的激烈竞争能否捍卫自己的荣誉。
9月16日,第十四届全运会女子举重49公斤级决赛在陕西渭南举行。湖南队选手侯志辉以抓举96公斤级、挺举118公斤级、总成绩214公斤级获得冠军。图为比赛中的侯志辉。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最终,除吕小军因伤退役外,六位东京奥运会冠军侯志辉、王周宇、李雯雯、李发彬、陈立军、石智勇均以稳定的表现成功夺冠。
隔离期间无法进行举重训练,隔离后也没有足够的训练时间……赛后,多位奥运冠军都提到了备战全运会的困难和压力,表示“全运会”比奥运会更难比较。”
那么为什么性能如此稳定呢?石智勇说:“我之所以表现得这么好,是因为我一直在强化训练,备战奥运会。”侯智慧表示,经过奥运会的洗礼,她变得更加自信。 “我感觉这个主场是我的,我不像以前那么紧张了。”
“世界级”成绩频现中国举重高度与厚度
六项世界纪录的成绩,将全运会举重比赛的比赛推向了“世界级”。尤其是两届奥运会冠军石智勇以抓举成绩170公斤和总成绩365公斤的成绩超越了两项世界纪录。
9月22日,在陕西渭南举行的第十四届全运会男子73公斤级决赛中,两届里约、东京奥运会冠军石智勇以170公斤(169公斤)的抓举打破了自己保持的全国抓举纪录,也打破了他自己保持的抓举世界纪录(169公斤)。图为石智勇一举超越世界纪录。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如果说超越世界纪录的表现体现了中国举重的高度,那么“团体”中超越东京奥运会冠军的表现则体现了中国举重的厚度。
例如,中国没有参加东京奥运会的女子64公斤级,全运会前六名的成绩均高于东京奥运会冠军(全运会第六名是238公斤,东京奥运会冠军为236公斤)。再比如中国没有参加的女子76公斤级,东京奥运会冠军成绩为263公斤,仅与全运会第三名持平。
老将有他的悲欢离合,少年成一鸣惊人
老将是否还能谋生,小将能否一鸣惊人,也是全运会举重比赛的重要看点。
9月18日,第十四届全运会女子举重76公斤级决赛在陕西渭南举行。里约奥运会冠军向艳梅以抓举118公斤、挺举157公斤、总成绩275公斤获得冠军,成功卫冕本次项目。她还打破了挺举和总成绩两项全国纪录,其中挺举成绩157公斤超过了世界纪录。图为向艳梅比赛时。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女子76公斤级,里约奥运冠军向艳梅在蛰伏四年后展现出“老将的顽强”。她不仅获得了冠军,还在最后的动作中超越了挺举世界纪录。赛后她的那句“我只是想证明自己,我没事”的话语令人感动。
有人快乐,有人悲伤。赛前训练中,两届奥运冠军、37岁的“永远的军神”吕小军两次肌肉拉伤,无奈因伤退出比赛,令人遗憾。因背伤没有前往东京的里约奥运会冠军邓伟原本希望在全运会“王者归来”。她在抓举中优势明显,但在挺举中腿部受伤,令人失望。
举重台上,小队员们掀起的“后浪”令人惊叹。女子59公斤级,湖南小将罗诗芳以241公斤的总成绩获得冠军,并表示希望未来有机会与东京奥运会冠军、台北选手郭默春同场竞技。女子76公斤级,来自广东的20岁选手彭翠婷以125公斤的成绩打破了抓举世界纪录。她赛后表示:“年轻运动员必须有勇气挑战前辈。”这体现了年轻人的精神。
男子大级别仍需突破
男子举重项目一直是中国举重的弱势项目。本届全运会再次凸显了中国运动员与世界顶尖水平的差距。
例如,男子109公斤级及以上类别,全国纪录(432公斤)保持者艾育男在全运会上以422公斤的总成绩获得冠军,而格鲁吉亚运动员则在东京奥运会上以惊人的488公斤获得冠军。
另一个例子是男子109公斤级。杨喆以411公斤级的总成绩实现四连冠,而乌兹别克斯坦运动员在东京奥运会上的夺冠成绩为430公斤级。在这个级别上,中国选手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30岁的杨喆领先第二名18公斤。
正是因为看到了与世界顶尖的差距,30岁的杨喆在赛后向国内选手喊话:“希望小辈们能够迅速崛起,为中国举重的突破做出贡献。” (结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kundian.com/html/tiyuwenda/19032.html